聚焦·兩會
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圍繞“上海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戰略布局,全方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用好人才。
1月21日上午,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專題會議,潤欣科技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葛瓊女士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出席了本次會議,代表科學技術界別的港澳委員就“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激發更加澎湃的創新創業活力”專題進行了發言。
高質量發展
集成電路行業人才培養探索和建議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全球IT信息產業的基石,是中國電子產品加工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中國的集成電路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國際上需要突破西方先進技術的封鎖,縮短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國內需要提升整體技術能力,更要重視高端專業人才匱缺限制發展的瓶頸問題,上海要持續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根本靠科技,基礎在教育,關鍵是人才。
就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提出三點建議:
01 中國企業在高端IC設計人才上的滯后,不能單純依靠現有的國內大學和教育體系,需要兼收并蓄
中國在高端IC設計上的滯后不能依賴國內的教育體系,需要兼收并蓄,集成電路科技領域不存在人多力量大的原理,這是一個極度的學術和智力寡頭的世界。二戰之前,德國一直引領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平,二戰期間,大量的猶太科學家驅逃到美國之后,1000余名頂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讓美國在十年之內登上科學的高峰。反觀國內工科大學并不是搞基礎科學的象牙塔,還同時承載著這些年我國制造業崛起的人才任務,大學教育的主要任務并不是向人類科技的邊際尋求突破,而是為工業化培養人才,對集成電路的高端人才培養極為不利。
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畢業規模大概在21萬人,只有13.77%入行。如何通過創新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和國內大學集成電路系科的專業合作,用聯合實驗室、博碩士培養點等模式,吸引優秀的海外、臺灣華人科學家和工程師來上海工作和生活。今年,我們和山東科技大學、福州大學微電子專業合作,聯合臺灣多位技術前輩,嘗試在創新企業中設立集成電路實驗室和博碩士培養點,吸納臺灣和內陸的半導體設計,以及集成電路人才到上海工作。
02 要充分發揮政策對于行業及其人才的引導作用
集成電路是全球分工的產業,2015年以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集中在芯片規格定義和芯片的應用領域,2018年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業人員規模41.6萬,高端技術人才不到20萬,但截止到2021年6月,國內以Fabless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有6.9萬家,芯片設計能力過剩,扎堆中低端設計,引發價格戰,而在EDA晶圓設計制造、CP測試、原材料等關鍵環節嚴重不足,需要提升半導體的基礎技術和工藝設計能力,補足國內相對薄弱的環節。補鏈強鏈固鏈,政策的引領很關鍵,建議政府可以建立集成的晶圓實驗室,CP測試實驗室和FT封測實驗室,降低中小芯片設計企業的固定資產支出,增加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
03 完善配套、吸附行業人才
如今上海的臨港新片區正在策劃發展東方新港,打造國家首個全產業鏈的集成電路生態系統。要海聚英才,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很重要,發揮東方新港對高端人才的吸附作用,對科研機構的聚合作用,對重大科技攻關的組織作用,推進國際創新協同,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真正地海納百川。